2007年2月25日星期日

2006盘点:博客最劲爆 Google最郁闷

2006盘点:博客最劲爆 Google最郁闷
作者:不详 来源:南方日报 加入时间:2006-12-26 访问次数:1572次

  不经意间,又到换台历的时候了。一年就好比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翻翻过去的新闻记事本,有多少是值得留在人们记忆里的?
  没有了互联网兴起之初的狂热,没有了手机、数码相机的物以稀为贵,IT业的神秘感和光环都在逐渐褪去。

  但是,IT的内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打电话的时候,上网的时候,听MP3的时候,拍照的时候……它已经与我们须臾不能分享,它的喜怒哀乐也会牵动我们的神经。

  让我们努力回顾与搜索过去一年中IT业的一颦一笑,捕捉那些难忘的表情,撷成一串留藏回忆的记录。

  网络

  最新一期的《时代》周刊,把年度人物奖颁给了全体网民,这实际上昭示着一个平民时代的到来。“多数人从少数人那里夺得了权力”,话语权正在向民间倾斜。普普通通的网民,比如胡戈这样的恶搞分子,比如千千万万躲在论坛后面发言的你,都可能瞬间成为明星。

  借助互联网,草根的力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于是就有了博客和播客,就有了新兴的Web2.0。当然,也有了层出不穷的恶搞,也有了虐猫事件、铜须事件,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人与事的纷争。

  网络口水多过茶,每一次流行却变得越来越短暂。值得欣慰的是,网络世界也正在逐渐构筑起规范的樊篱。流氓软件和垃圾邮件人人喊打,网络实名制,虚拟财产的立法……所有的缺憾都正在一一被完善,互联网的天空将更加纯净。

  最劲爆

  最劲爆人物:周鸿袆

  从曾经的“流氓软件教父”到如今高举反流氓大旗的旗手,周鸿袆完成了他的历史性转变,也让这个一度沉寂的名字又充斥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作为奇虎公司的董事长,周鸿袆用一款反流氓软件的产品与自己的过去做了一个割裂,而正是这样的割裂,让他又重新陷入口水与官司之中。他的每一次出场,总是会在行业里掀起波澜。他究竟是一个英雄抑或一个枭雄?没有人能给出完整的判断。

  最劲爆事件:流氓软件风波

  在流氓软件蔓延整个互联网的时候,一个打着民意的旗号而跳出来的“反流氓软件联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们四处起诉,希望将流氓软件钉上十字架。

  本来是替天行道的好事,却因为联盟承载了太多质疑而让反流氓软件变得举步维艰,尤其在这个联盟宣布成立商业公司并接受赞助的时候更是如此。真假联盟的出现,场场官司的落败,利益导向的问题,让这场“反流氓软件”的运动变得更像一场闹剧。

  而最终互联网协会定义“恶意软件”的标准,众多所谓“流氓”企业的加入,则让这场闹剧的结果化为一团和气。

  最劲爆现象:恶搞

  胡戈,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网民,其恶搞电影《无极》的网络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也为“恶搞”在2006年的流行开了个头。

  巴士阿叔、黄建翔的解说都成为了恶搞的重要素材,享誉网界;而被恶搞“鼻祖”——小胖,则大大方方地走到了前台公开亮相;还有以夸张表情“假唱”流行歌曲的后舍男生,居然签约成为艺人。有人将恶搞定义为草根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反讽,实际上,把它视作一种娱乐可能更为恰当。

  最劲爆产品:博客

  博客这个产品之所以在2006年成为热点,是因为名人们首先带了个好头。徐静蕾的博客一度突破千万访问量更是为博客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时间,“你有博客吗?”取代了以往的“你有QQ吗?”或“你有MSN吗?”,成为网民间相互问候的第一句台词。从政府官员到艺人明星,从中小学生到耄耋之年,是否拥有博客成为评价其是否跟上时代的标志。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当网民们把他们的态度用这些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互联网一下子变得精彩了许多——每个人都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创造自己的声音——网络的魅力正在于此。

  最郁闷

  最郁闷人物:谢文

  从就任雅虎中国总裁到离职,谢文只用了40天,这也算是创下了一个纪录。这么短的任期,其中肯定有难以向人言说的原因。抛开诸多的猜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个管理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

  最郁闷事件:SP网站大裁员

  饱受摧残的SP企业在今年7月遭遇了又一次的冲击波。严厉的监管措施不仅伤害到了SP企业们的财报,而且让裁员成为这些企业的“流行病”。空中网、华友世纪、千橡等都纷纷开始规模不等的裁员,这样的情形自互联网回暖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最郁闷企业:Google

  要说本年度最郁闷的企业可能就是Google了,哦不对,它现在在中国叫谷歌。也正是因为这个中文名字,它受到了很多的批评。

  失败的不只是名字,市场份额的下滑、牌照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以及周韶宁、王怀南等高层的离职,显然说明Google在中国运行不畅。尽管它在美国的股价还在一路飙升,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就这么不顺呢?一句话,真正的本地化很重要,无论你是多么了不起的公司。

  最具争议

  最具争议的人物:史玉柱

  巨人集团的沉浮,脑黄金的失败与脑白金的雄起,史玉柱可说是商界一大传奇人物。2006年,他心血来潮地搞起了网络游戏《征途》。这位网游的门外汉很快从攫取了大把的银子,但是却引来网民的骂声一片。

  作为一款“免费”游戏,《征途》却成为“有钱就是大爷”的最生动注脚。有人评价说,即使中了500万元大奖也别想在这个游戏里称霸,可见其“昂贵”。不过,人家史玉柱也说了:没钱?也没人喊你来玩啊!

  最具争议的事件:“追杀”铜须

  本来只是一个似有似无的婚外情事件,却因为受害者的一封帖子,而让《魔兽世界》男性玩家“铜须”成为了被网民们口诛笔伐甚至“追杀”的对象。“热心”的网民千方百计地找到了他,并用口水将他淹没。他不仅无法在网上立足,在现实中也只能东躲西藏。

  专家们认为这是网络暴力,可是网民们认为这是在维护社会道德。其实,双方或许都没错。

  最具争议的产品:虚拟货币

  虚拟世界里使用的货币会冲击现实世界里的人民币?这个疑问萦绕在网民、企业和诸多专家们的心中。

  连绵不绝的讨论让这个互联网产品变得似是而非起来,直到央行的表态才让事件有所平息。不过,存在或许就是合理的,虚拟货币一定有其价值,但是当它被批量兑现成现金的时候,那就该好好地管管了。

  通信

  2006年是中国通信行业“深耕细作”的一年,新技术的冲击减少了,但是行业内部的深度整合却越来越多。

  经历了两三年的衰退之后,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变得务实,不再片面追求市场份额而是埋头抓质量、找利润。

  通信设备领域,华为、中兴等国产厂商继续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跨国巨头则走进了“整合年”,阿尔卡特与朗讯联姻,诺基亚与西门子合资,一艘艘“通信航母”相继浮出水面。

  3G牌照的消息让人时而兴奋、时而失落,中国政府仍然沉住了气,按部就班地推动国产3G标准TD-SCDMA 的商用测试。难能可贵的是,信产部终开始着手处理过去几年电信市场高速发展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如强力打击“黑手机”,严格治理移动信息服务,封杀短信陷阱、垃圾短信。显然,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通信环境,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比3G更实际的事情。

  最劲爆

  最劲爆事件:华为收编港湾

  港湾网络是华为副总裁李一男出走华为之后自立门户创办的,一度是华为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但是最终却不得不“回归”华为。6月,华为收购港湾核心资产;9月,李一男回归华为担任副总裁。从最初的水火不容,到最终与任正飞前嫌尽释,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同时,它也成为创业成败与企业竞合的经典案例。

  最劲爆现象:垃圾短信人人喊打

  对于垃圾短信这个老大难问题,信息产业部今年可是下了血本,从年头整治到年尾。从“畅通网络,诚信服务”活动到《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再到最近的收费情况大检查,信产部的严打措施一条接着一条地出台。其中,影响最大的措施当属“二次确认”。

  同时,移动运营商对违规SP的曝光和处罚非常严厉。在“人人喊打”的态势下,诈骗短信、诱惑短信、误导短信已成“过街老鼠”,SP利用端口号发送违规信息的行为已大为收敛,用户的投诉、申诉量也开始下降。不过,利用手机号发送广告信息的现象却有增无减,只能寄望手机实名制的实施能起到遏制作用。

  最劲爆产品:轻薄手机

  摩托罗拉靠V3在全球卖了个满堂红。它凭什么成功,一个字——薄。成功的商业经验总是会得到同行的追捧的。果不其然,2006年,轻薄化成为了全球手机厂商竞争追逐的目标。

  最郁闷

  最郁闷事件:明基西门子合资失败

  亏损80亿元,这恐怕是能让任何一家企业都感到非常郁闷的数字,这也正是明基集团在过去一年中为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付出的代价。本来希望借助西门子的品牌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结果高昂的运作成本和低下的运营效率使得明基得不偿失。今年11月,明基宣布不再向德国的明基移动注资,并且宣布将进入破产程序。

  最郁闷现象:日系手机败走中国

  11月,NEC中国公司宣布停产2.5G手机,而NEC总部也作出了撤出全球2.5G海外市场的决定。目前,除了京瓷还在中国的CDMA手机市场苦苦挣扎外,其他所有品牌的日系手机都已经撤出。产品本土化不足被公认为日系手机败走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

  最郁闷企业:西门子

  2006年肯定是西门子郁闷的一年,本来已经卖掉的手机部门因为明基的突然撤资,使得3000多名老员工又贴上了西门子。11月,7名西门子在职或前员工被逮捕,原因是涉嫌合谋将西门子资金非法转移到国外账户上,涉案金额至少为2亿欧元。此次丑闻使西门子这家百年老店的声誉蒙上了阴影。

  最具争议

  最具争议的事件:宽带试行按流量计费

  今年2月,南京电信开始试行宽带上网按流量计费,目的是限制BT下载等大量消耗带宽资源的点对点下载软件。但是,这一方案受到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一些网民认为,每个月出钱购买了运营商的带宽,就有权100%地使用。而且,用户要为上网弹出的一些广告流量、垃圾邮件流量埋单,显然不公平。在网络舆论的重压之下,今年11月,宽带按流量计费方案被迫停止,中途夭折。

  最具争议的现象:使用路由器共享宽带

  买一台路由器,接上宽带,家里的多台电脑就实现了同时无线上网——这种现象在很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普遍。有的小区甚至是一户报装宽带,同一层楼甚至楼上楼下的邻居同时共享上网。

  但这一现象显然触犯了宽带运营商的利益。10月间,茂名市公安局发布公告将多户共用一条宽带视为非法并予以禁止,将这一矛盾公开化了。

  最具争议的产品:网络电视与手机电视

  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这两个融合了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新兴业务,究竟应该归哪个部门来主导成为了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10月24日,广电总局下发了手机电视标准的第1部分,却没有得到电信运营商的回应,两个部门依然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各自的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业务。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市场调查显示,目前这两块市场的需求仍然不足。与其争得不可开交,不如联合起来培育和开拓市场要紧。

  家电

  有人说产业更新换代正是企业赚钱的好机会,彩电厂家笑了;有人说原材料涨价会使企业面临压力,空调厂家笑了。过去的2006年,如果一定要给这黑电、白电两个行业作一个总结,那只能是“彩电赔钱赚吆喝”、“空调闷声大发财”。

  2006年,彩电行业鼓足干劲在平板化、数字化、高清化的道路上搞起了大跃进。然而,在平板电视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近一倍的同时,产品的价格却以近一半的速度急剧下降,以至亏损不断。而另一边,空调厂家挂在嘴边的总是“市场容量基本饱和”、“原材料价格急剧上升”等负面信息,大家“迫不得已”只好冒着丢失市场的“巨大风险”作出涨价的决定。然而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出来,几大巨头无不赚得盆满钵满,比彩电企业风光多了。

  最劲爆

  最劲爆的人:黄光裕

  2006年是黄光裕出尽风头的一年,国美收购永乐,成为家电零售领域的巨无霸,老对手陈晓俯首称臣。随后,黄光裕和苏宁孙为民的口水战受到全国媒体的热烈追捧。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有三大理想,立功、立言、立德,“黄首富”立功不在话下,现在口水都能被印成铅字流传全国,立言也可谓到了一定境界。

  最劲爆的产品:液晶电视

  2006年,液晶电视的价格跳水触目惊心。上游面板厂家产能的急剧扩张,使得液晶面板的价格急剧下降,国内外整机厂商纷纷降价圈地。价格总体下降了近50%,使液晶电视普及速度异常迅猛,今年的销量同比增加超过100%。

  最郁闷

  最郁闷的人:顾雏军

  从当初的资本市场弄潮儿、民营资本的标志性人物,到今日的阶下囚,顾雏军可谓是家电领域年度最郁闷的人物。

  顾雏军案的庭审吸引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老顾在庭上慷慨激昂的陈述抗辩和绝食抗议等表现让人不由想起了同样流年不利的萨达姆。

  最郁闷的产品:等离子电视

  2005年,等离子还是和液晶平起平坐的平板电视代表,但今年,液晶似乎大有一骑绝尘之势,而等离子却越来越远离厂家和消费者的视野。在平板电视产销量急剧攀升的情况下,信产部的统计数字却显示,今年国内等离子电视的产量甚至有下降的趋势。作为平板电视中势力不俗的一支,等离子落得如此田地,能不郁闷吗?

  最具争议

  最具争议的人:张宝全

  张宝全全力推动EVD标准,希望在高清碟机标准的竞争中夺得话语权,这种努力值得肯定。但家电行业是非多,张宝全发出“EVD2008年取代DVD”的口号,受到了广泛质疑。这种过于高调的态度显然引起了其他碟机势力的反感。

  最具争议的事件:空调涨价

  这年头,只听说降价的,没想到还有涨价的。

  2006年,铜等原材料大幅涨价是人所共见的事实,成本上涨产品适当涨价本来无可争议,但空调巨头财务报表显示的高盈利状况让人不由地对空调企业今年的集体涨价产生几分质疑。成本的上涨压力能否通过其他途径化解?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5%左右是不是有点过分?更何况,人们对降价已经习以为常,涨价不引起争议才奇怪呢!

没有评论: